当前,全球化4.0的浪潮下,中国品牌不断扬帆出海,却常常遭遇文化隔阂、传播壁垒与舆情风险,也面临着文化差异、传播壁垒等现实挑战。要真正走向世界,我们亟需一批既懂国际传播规律,又熟悉品牌战略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倾力打造“国际传播与品牌推广”微专业,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报名。
一、为什么需要选择这个微专业?——响应时代的呼唤
当人文学子深谙文化符号却难突破商业壁垒,财经精英精通市场却受困传播隔阂,中国品牌“扬帆出海”,依然会面临以下困境:
文化隔阂难以逾越:国潮IP海外遇冷,本土化传播难奏效,中华文化“走出去”举步维艰
算法壁垒难以破解:TikTok、Instagram等平台流量机制难以把握,数字传播依旧存在黑箱
舆情危机难以应对:跨文化误解频发,品牌信任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二、我们要培养哪些人才——直击痛点的“跨界复合型”
本微专业立足“财经+传播”交叉优势,旨在培养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国际传播新锐,对标以下领域:
1、国际化传播—掌握跨文化传播规律,设计符合不同文化语境的文化传播方案
2、品牌出海推广——全球化品牌构建与运营能力,能够策划、执行系统化的出海方案
3.品牌海外舆情应对——熟悉国际商业与文化环境,妥善应对舆情危机,提升企业国际公信力
三、学习该微专业课你能收获什么——三大核心能力
·文化转译力→将东方美学转化为全球共鸣的符号(如非遗IP、国潮动漫、国潮IP全球化打造),破解文化传播困境
·数智运营力→理解社交媒体算法,掌握AIGC内容生产和海外舆情大数据分析
·品牌战略力→制定区域市场合规方案,成长为品牌出海的“战略制定者”与“执行者”
四、课程体系——学习与实践并重!
该微专业汇聚国际传播、市场营销、AIGC、数据新闻等多学科优势,形成系统化培养路径。经过一年的学习,你将全面掌握国际传播理论、数字化传播工具、品牌战略规划等核心能力,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还注重突出实践导向,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案例研讨、校企合作培养、实战实训等多种形式,教师团队由学院资深专家组成,确保学习内容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
微专业宣传短视频:
五、课程亮点:为“破局者”量身定制
1.案例实战化
课程紧密聚焦中国企业品牌出海案例,开展“国潮品牌海外推广计划”实战演练
2.技术前沿化
前沿技术赋能,引入AIGC、数据可视化、算法传播等前沿工具
3.培养双轨化
结合学校财经优势与企业实践,真正做到“课堂—市场”无缝衔接
六、师资保障——为学生的培养保驾护航!
社会与人文学院具有一支教学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学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携手行业专家与企业导师,打造“顶尖学术+产业实战”的师资阵容,为学生的成长全程护航。
1.王妤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传播与品牌推广微专业负责人。江西财经大学金牌主讲教师、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国家公派英国孔子学院专任教师(2021-2025),负责孔院外宣工作。
从事新闻传播教学近25年,主持江西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省育人共享课程“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团队,主讲传媒经济学(双语)、财经新闻研究、数据新闻可视化等本、硕课程。主持完成省级科研与教改项目3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CSSCI及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科研与教学成果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年会最佳论文奖、全国高校教学课件大赛一等奖、“最孔院”全球短视频大赛三等奖、全国数据新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教育部“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
2.文成:江西影视家协会会员、南昌影视家协会理事、长期担任电影许可证(龙标)评委;曾任职:江西电视台六频道总监助理(挂职),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从2003年始从事影视拍摄、制作、后期教学,先后讲授课程包括《电视摄像与后期》、《影视广告制作》、《高级摄影与摄像》、《动漫与手绘分镜头》、《数字媒介基础》等课程。在业界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曾为企事业单位拍摄制作微电影、宣传片30余部,近年来主要从事动画动漫的制作。
3.熊鹰,新闻传播系讲师、实习督导。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在SSCI二区期刊发表论文,并主讲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新闻写作》。曾获江西新闻奖、江西广播电视奖,在指导学科竞赛方面,荣获2024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2024年8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2021-2025年18次获得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等多个赛事,累计荣获国家级奖50余项、省级奖100余项。
4.曹珊,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新闻与传播专硕导师,新闻系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青年传播、传播社会学。在《现代传播》、《新闻界》、《学习与实践》、《电视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新媒体与社会》等CSSCI刊物中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立项并完成省社会科学“十三五”基金项目(20XW15)、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W20205)、校教改课题项目(JG2021053),主持立项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两融三创:新文科背景下《新媒体写作》课程融创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JXJG-22-4-14);指导本科生与研究生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
5. 赵新华,讲师,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广告学专业,其后供职于杭州、广州等地的知名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与创意工作。2002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其后,获河南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硕士。曾任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系主任。近年主要讲授的课程包括“创意营销传播”“整合营销传播”“新媒体营销策划”“新媒体内容创意”。2005年起,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等学科竞赛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上百项;因组织、指导学生参赛,多次获得由中国广告协会颁发的“银奖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和江西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证书和称号。获得2012年度江西财经大学“教学十佳”以及2012年度江西财经大学“金牌主讲教师”称号。著有《创意营销战略》一书。
【课程简介】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品牌竞争已从功能营销模式升级为社交媒体的“叙事战争”模式。本课程聚焦品牌如何通过故事构建打造文化影响力,并通过IP化运营实现品牌价值增长,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品牌叙事能力与IP战略构建思维,助力中国品牌“出海”以及讲好“中国故事”。教学方法为理论导入、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板块:品牌管理基础知识、品牌故事构建和品牌IP化运营。
6.熊健然,社会学博士,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讲师,江西财经大学县域调查与经济社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兼任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IESM)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学、产业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跨国企业研究。近年来,主要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地方政府特色产业发展等议题,运用社会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模+经验案例”研究思路开展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课题等多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等多篇。
7. 周博文,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儿童文学方向)。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协会员,江西作协理事、江西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出版发行有小说、童话、绘本、研究专著等作品21部,代表作有《流浪的小魔鞋》以及“流萤之光”儿童文学系列。多部作品出版中文繁体版、韩文版等版本。所著图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等。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江西省谷雨文学奖,澳门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江西省“十三五”社科规划项目各一项。
8.王华,男,社会学博士,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教师。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从事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研究,是鄱阳湖文化研究会会员和客家文化研究会会员,有两年的民间文化田野调查的经历,关注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完成两项省级课题。
七、报名方式
报名:即日起至9月1日学生自行登录新教务系统报名
流程:学籍信息=>辅修报名
详情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vfSdokcZnIlYWt08OCSSew
在全球化4.0时代,谁掌握跨文化传播密钥,谁就能主导国际品牌话语权!选择“国际传播与品牌推广”微专业,意味着选择一条与世界对话、为中国品牌发声的道路。未来的全球舞台,期待你成为那个引领文化出海的“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