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至20日,第十七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十届社会工作研究生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工作创新发展”。来自全国189所高校的50多位教师以及45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场学术盛会。本次全国论坛收到本硕博稿件840篇,其中入选的416篇论文发言代表参会。此次论坛中,我院研究生雷阳、李青奕,本科生凌宇哲、王一惟的4篇论文入选,并在多个分论坛中代表发言。经严格评选,雷阳和凌宇哲同学的论文荣获全国三等奖,获奖论文分别得到了尹忠海教授、银平均教授的指导。
图1获奖公示
研究生雷阳以“音乐治疗小组工作中的符号编码与自我呈现——基于七色花团辅实践”为题做了发言。她的发言聚焦于音乐小组治疗中的符号编码与互动,以及在三个阶段中组员自我呈现的演进路径,分享了音乐治疗在促进大学生群体身心疗愈方面的专业作用。该论文是对七色花音乐团辅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深化。
图2 雷阳同学报告
研究生李青奕作了题为“‘互联网+’视阈下社会工作协同民族文化传播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小水井村苗族图案为例”报告。报告阐述了小水井村苗族的基本情况、当地居民的文化状况、苗族图案的特点等,分析了民族文化传播中的问题,提出在“互联网+”视阈下,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创新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搭建线上民族文化传播平台和助力打造旅游示范村等路径,社会工作可以协同民族文化传播,推动小水井村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图3 李青奕同学报告
本科生凌宇哲的发言题目为“组织结构调适:政社合作中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的不确定性与应对策略——以 M 社会工作机构为例”。论文聚焦分析社会工作机构如何通过组织结构调适,消解参与政社合作中的不确定性。点评教师对该论文给予较高评价,就后续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认为若能进一步夯实研究展望中的部分内容或可取得更大突破。
图4 凌宇哲同学报告
本科生王一惟以“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灾害治理的实践与反思——基于湖南省团洲垸灾害应对的案例研究”为题做了发言。她基于自身参与团洲垸溃堤灾害救援的经历,分析了灾前预警、灾中安置到灾后重建的过程,揭示了基层灾害治理中行政主导与社区自治失衡、物质重建与人文关怀割裂等问题,提出激活社区自治网络、构建全周期精神重建体系等观点,引发热烈讨论。评委老师肯定了案例的典型性与实践价值,同时建议进一步深化社会工作在灾害治理全周期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图5王一惟同学汇报
图6 雷阳、凌宇哲同学获三等奖
学院一直秉持并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学践用”的育人理念,鼓励学生在赛事中打磨学术思考、转化实践经验,推动了社会工作理论学习与基层服务案例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