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实践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青春奋进宋溪行,活力耕耘筑乡村。实践队员们带着责任与梦想,收获了新的成长和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吧。
22MSW社会工作 汤越
本次调研活动圆满结束,过程让人难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与同学、老师和村书记的沟通。一方面,我们外出调研的几位同学来自不同专业,所以对待同样的调研内容总能提出不同的观点,带队的三位老师也常从各自的角度为我们点出新的方向,令我很受启发。另一方面,通过与村书记沟通,我了解到村委想要为人民做事的热情和实践的复杂性,更加体会到政府的辛苦。
在每日的调研中、在与政府、企业工作人员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自然与人文风情,更具体、更直观地学习到了武宁县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虽然实践时间有限,但在这一路中我们知识的边界在不断扩展。我们的团队共同期望着为武宁县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期待武宁县乡村振兴的画卷越绘越美。
23社会学学硕 何玲
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我收获颇深。第一:我认识到在设计访谈提纲以及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要结合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同时,当受访者的实际情况与访谈提纲与调查问卷存在较大出入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便访谈的顺利进行。第二:我了解到乡村产业振兴也面临许多的挑战,如企业与当地政府的产业振兴政策存在阻力、土地流转与规模扩大难度较大、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等等。第三,我发现基层干部偏年轻化且女性化倾向明显,同时,基层干部目前也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属实是“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更激发了我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务实前行,不忘初心,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23MSW社会工作 李甜
7月5号,我踏上了“三下乡”道路。出发前,我满怀期待,因为武宁县被评为最美县城。然而,在第二天的访谈时,我因酷暑中暑了,但团队非常暖心,负责人还带了藿香正气水。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访谈经济大户、村支部书记和乡贤。正式访谈的前两天,汪鸿波老师和曾建丰老师带着我们,他们非常细心地教我们访谈技巧、访谈方式和如何记录访谈内容。接下来的几天,由于老师们有其他的任务,因此需要我们独立完成访谈任务。尽管学会了一些技巧,但在深挖问题和串联故事方面仍有不足。总之,这次“三下乡”暑期调研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在访谈这一块,在基层治理模式上也有一定的了解,非常感谢人文学院和老师们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24社会学学硕 黄起富
这次调研,收获颇多。我们以“乡村振兴”为切入口,访谈了村里的产业大户,从他们的创业历程能够看到个体在时代的作用下如何做出决策,从而改变家庭命运,这也是在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一个时代缩影。不仅如此,我们也和村书记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推动新时代乡村建设中有哪些宝贵的治理经验,从而对农村发展过程中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作为一名调研的学习者,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我们的访谈不能仅仅停留在话语的表层信息,更要看到内容的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存在哪些逻辑联系,这才是我们实践的理性落点。我相信未来的乡村面貌会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青年情怀的助推下会诞生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221社会工作 李进
在三下乡暑期调研活动中,我有幸深入五个乡村,与经济大户、乡村产业的重要人物以及普通农户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这一系列的经历让我对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为这些村落带来新的生机,从特色种植到乡村旅游,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容村貌的改变,每一处都显现出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但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乡村发展中的诸多挑战,如产业链条的断裂、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人才的流失和短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我将带着这次调研的收获和感悟,继续关注农村发展,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成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行动丈量梦想,用实践寻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