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晚,人文学院于线上会议平台顺利开展丹井论坛第51期讲座。厦门大学赵振祥教授应邀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巫文化批判与科学传播——科学反伪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尹忠海主持,新传系师生近300人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



       巫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一直若隐若现,它与科学一母同生,相互枕藉,并每每于重大事件节点沉渣泛起。以科学传播养护头脑,清除我们精神世界和人类文化大观园中的巫文化雾霾,任重道远。因此赵振祥教授分别从以下五方面具体展开论述:“中国本信巫”、几个重要人物形象的巫术内涵考索、模拟巫术与接触巫术、祈雨巫术、巫术与科学。



       讲座伊始,赵振祥教授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及的观点“中国本信巫”展开表述。以古代文字记录为依据,论证巫是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包括巫医同体、巫史同体、巫祝同体、巫方同体、巫佛同体、巫王同体。同时也提到关于巫的经典著作,比如巫医所记的《神农本草经》《皇帝内经》;巫史所记的《左传》《史记》;巫方所记的《山海经》《淮南子》;巫佛所记的《高僧传》等,进一步论证“中国本信巫”。

       其次,赵振祥教授以几个重要人物形象对巫术的内涵进一步考索。第一提到了四大名著中的典故:《西游记》孙悟空之“裂石而生”、《红楼梦》贾宝玉之“弃石而生”,二人的身世故事反映的是古代人一个非常古老的巫术意识,那就是物久生怪、物老生怪的巫术思想。第二提出了“猪八戒为什么好色”的问题,以此展开背后的文化背景:猪作为一种灵怪,是比较早的巫术观念。第三讲到了白龙马的前世今生,以《山海经》为依据论证远古时期白马被人们赋予一种特殊的厌胜巫术意义。第四以“诸葛亮的本事从哪里学来的”的问题,举“借东风”的案例,引出“祈风术”。以上例举的人物形象从以往文字记载有所考据,巫文化早已出现。

       此外,赵振祥教授援引国外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对原始部落的调查中提出“交感巫术原理”,并解释这一原理的确立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两大分支,一是模拟巫术,二是接触巫术。其中模拟巫术包括偶像巫术、祈雨巫术,接触巫术包括名字巫术、头发巫术。赵振祥教授重点提到“祈雨巫术”,“祈雨巫术”曾在世界上许多原始部族中广泛存在,在原始社会,水是生命之源,因而祈雨法师是及其重要的人物。《太平广记》多次提及祈雨仪式;《西游记》也有悟空调来东海龙王的无根水为朱紫国王治病;以及现代社会地县委轻信祈雨之术被当时的中宣部部长批示我们应该警惕,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赵振祥教授对巫术与科学两者的关系和各自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是先兄后弟。第一,一母同生,先兄后弟,巫术与科学都是起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控制欲望。第二,相互枕藉,互为你我,比如炼丹术和指南针。第三,沐猴而冠,借壳“上市”,比如信息水和意念控制的骗局到遥感遥测、远程控制的再现。科学传播的特点是真相越辨明;巫术传播的特点是在传播中造神。二者都相信因果律,科学一方讲逻辑,讲实证;巫术一方是非逻辑,不可知。巫文化和其思想有不重实证,不求证过程,迷信未知,不求甚解的危害。

       讲座的尾声,赵振祥教对本次讲座作了一个总结:第一,以科学护脑,以人文养护心灵;第二,清除我们精神世界和人类文化大观园中的巫文化的雾霾,任重道远;第三,科学负责现实生活,科学力所不逮的领域,就是巫术生长的土壤;第四,在很多未知领域,巫术与科学仍将相互枕藉,但科学与巫术永远判然不混,我们要学会自我辨别。不少学子抓住机会,积极提问,赵振祥教授也不吝赐教,具体问题倾情回答。最后王玉琦教授为此次讲座作了总结性发言,至此,人文学院丹井论坛第51期讲座圆满结束。

       赵振祥系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与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