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线上教学典型案例推荐语:

    一打情感牌,从激活情感起步;二借不出家门的实践多练手,强调实践并且积极想方设法帮助实施;三以自主学习的加强,理论精读的重视在根本上加以保证。招招攻心,步步可进。

    尽管现有教学的资源很难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但这里的教学设计恰恰就是尽量利用现有资源而做的教学设计。尽管熊鹰老师一再强调“训练才是提升摄影水平的唯一途径,未来的线下课程教学将尽量弥补实践这一缺憾”,但令人深信不疑的是,未来处于线下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一定不会忘记……不会忘记今天线上教学时老师与他们一起共同的努力。



新闻摄影教学从调动“情感”开始

——实践课程线上教学探索

新传系 熊鹰

        “各位同学有单反相机的比个赞?”

       “......”

       19新传,80多位学生,只有一个女孩默默回复“有”。


      “有条件户外拍摄的同学双击666!”

       “......”

       疫情期间,连微信头像都“戴”上了口罩。


       “有没有对摄影感兴趣,热衷美照的同学?”

       “......老师,喜欢看是一回事,手残是另外一回事。”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自获悉本学期《新闻摄影》改由线上授课起,焦虑就一直伴随着我。

       新闻摄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摄影技术、新闻理论是课程的两翼,需要并行。新闻理论线上授课并不影响教学效果,但摄影技术需要线下实操,并且要求学生有实验器材。最大的现实是,受线上教学条件限制,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没有相机。


(开课前讨论,绝大多数同学没有专业器材,也并不准备购买)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动向,开课前一周我创建了课程微信群,同时在超星平台发布了开课前讨论,主要讨论相机的解决方案以及对课程的理解。以往的线下授课,实践设备充足、实践环境多样,教学效果能够保障。可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没有“枪”没有“炮”,只靠想象自己“造”。如果没机会练,学习效果怎么保障?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摸不着、触不到,实践类课程教学要如何落地?”

通过线上教学研究资料的收集以及针对本课程若干学生的访谈,开课前,我大致确定了以下在线教学模式。



       第一招:主打“情感牌”


       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情感牌”的第一步。摄影随着设备门槛的降低,技术程序逐渐化繁为简,“拍照”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充斥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么一个熟悉无比的“技能”,学生们有多少人能拍得“不错”的呢?

       在开课前,我发布了第一周作业,“上传四张你拍摄的最满意的照片”。所有学生的作业都在第一周的直播答疑中进行了点评。学生们在点评中意识到,摄影是社交的一部分,好的作品可以带来生活的愉悦感,兴趣开始萌芽。


(直播答疑中点评每一份作业)


       为了给学生强化摄影的“社交”属性,第一周课程展示了“你的摄影作品如何称霸朋友圈”,以及介绍了“菜鸟小白的摄影之路”。通过高质量和普通入门级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感知摄影这门课是一门“好玩又有用”的课程。其中,举例用的新手作品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水平,对学生起到了既提升信心,又激发兴趣的作用。



​(看摄影大师如何随手拍称霸“朋友圈”)


       第二步,我为19新传的大一新生们开启了“老学长助攻模式”。课程中有17级、18级学长学姐同步学习,他们中有的是旁听,有的是选课。每周的作业点评环节正是不同年级学生的比拼环节。高年级们为了不“丢脸”,反复实践以求拍出最佳作品。低年级学生也能够在和前辈的沟通中,绕开学习的大“坑”,少走弯路。


(17级、18级学生担任助教等角色,为大一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步,十八线女主播喊麦式教学。对学生来说,线上课程比较难集中注意力,我尝试开视频、划重点、敲鼠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尽量模拟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反复提问,让学生时刻保持思考状态。



       第二招:不出家门的实践多练手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出门、没有照相机。在极端有限的条件下实践是很不容易的事。为了改善这个现状,第二周、第三周的课程里相继穿插了“手机摄影专题”、“居家(创意)摄影专题”、“废片拯救计划”。



       对于新闻摄影或摄像而言,部分手机的分辨率足够拍摄出高画质作品。设备已不再是门槛。考虑到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是使用手机来完成课程作业,我在此基础上分享了一系列创意摄影作品,以作品的创意性、构图美感取胜,不考虑画质。学习效果也是很令人欣喜,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从缺乏设计到精心准备。有学生把花朵冻在冰块里拍微距,展现细节之美;有学生利用家里最常见的钢丝球作为背景,电筒打上光,拍出手饰特写;有学生运用ps,把平平无奇的作品包装的有趣味;有学生利用现有条件,选取另类角度拍摄疫情期间的生活现状。






(学生作品,模拟杂志封面,照片原创)


       目前,课程作业囊括了美食摄影、人像摄影、创意摄影、新闻摄影,并结合ps相关课程制作了自己原创的杂志封面(图片原创,排版尽量模仿原版)。

       通过有趣的课程内容及课后作业,尽可能让学生多实践、想实践。



       第三招:加强自主学习,重视理论精读


       为了供有余力的同学自学,课件上也添加了一些拓展性内容,如延时摄影等。课程结合课本,挑出精华重点详细展开,其余部分由学生自行阅读,并在课后讨论中提问。

在理论拓展上,充分结合业界著名赛事,从正面的分析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另一方面,也重点讲授如何避免负面的“假新闻”产生,树立正确的新闻摄影记者职业道德。


(赏析新闻摄影作品)


       同时,针对新闻摄影的实操性,着重拓展课本中缺少的新闻摄影采访板块。无论是好的文字新闻还是图片新闻,采访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主要结合自身从业经验,讲授如何预判和抓拍等内容。

       另外,还增加了摄影灯光课程。灯光是肖像摄影的基础,也是摄影的灵魂。针对这一内容,设置了“最美证件照”专题。由于目前不具备线下实践的可能性,我通过自主录制实操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布光。同时,收集一系列知名摄影师的线上实景教学视频,作为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拍摄现场实操。


(多种实用摄影技巧详解)


       以上教学设计仅能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实践,但“你拍的前一万张照片都是烂的”,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如是说。训练才是提升摄影水平的唯一途径,未来的线下课程将尽量弥补实践这一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