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商贸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孔子学院蓬勃发展要求,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育,及在外贸机构、跨国公司、新闻出版、文化管理等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文秘、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最低总分达到158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30.75学分,实践环节27.25学分,方可毕业。

三、学制及授予学位

普通本科教育,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习年限,3-6年内修满学分可以毕业。学生按要求修满《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学分,满足毕业条件,发给毕业证书;其中符合国家学位条例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生基本要求及分解指标表(附表1)

经过本专业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能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并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2.基本知识要求:具有扎实的语言学、汉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跨文化交流等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国际商贸的基础知识;掌握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种方法;掌握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相关知识和技巧,能讲标准普通话,能规范使用汉字;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掌握必要的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种以上中华传统才艺;熟悉中国国情;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3.基本技能及能力要求:具有扎实等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双语教学能力,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讲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使用汉字;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中外文化、政治、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主要异同,能遵守跨文化交际的规则与礼节;具有良好人际交往、协调、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能遵守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独立获取知识、探索真知;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系统掌握中国文化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风尚;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具有良好的体质体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附表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标

毕业要求

指标

知识要求

1.专业知识:①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语音、修辞等方面发展、变化、运用的规则与规律;③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历史,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④写作基础知识(含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等);⑤中国传统文化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⑥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方法。⑦国际商贸的基础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要求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知识:①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与教育统计测量方法,并利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4.工具性知识: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基本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备基本听说能力。②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能力要求

1.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与较强的外语水平,掌握基本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3.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在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拓展学科空间,提出新思路、新观点;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能力。

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能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式,在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与教育学基础上,逐步了解和掌握汉语的客观规律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能提炼前人研究成果的精髓,能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推广的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强健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培养特色

1.实施“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博雅与专攻”的有机结合,建立“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本培养方案精心设计了“3+7+X”主干课程的基本构架,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独立开展工作,成为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不仅毕业后就业创业潜力巨大,而且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空间。

3.与财经管理学科深度融合

依托学校相关优势学科,本培养方案专业必修课、学科开放课中,精心选取和设置了可以与本专业学科有机融合的财经管理课程,在通识课程库中也提供了一些可供不同兴趣需求学生选择的财经管理课程,使我们的人才培养与财经管理学科深度融合,毕业生更具有复合型和应用性。

六、主干课程

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等。

七、核心课程

专业课程:汉语国际教育概论、普通话实训、西方文化概论、中国对外贸易、世界经济概论、教育学、跨文化交际艺术等。

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流程图(附图1)


与毕业要求对应的课程矩阵(附表2)

附表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要求课程实现矩阵

对应

关系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1-1

1-2

1-3

1-4

2-1

2-2

2-3

3-1

3-2

3-3

3-4

形势与政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军事训练









军事理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大学英语









微积分








体育









创业概论









创业模拟与实践









课外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概论








普通话正音








汉语语法学








跨文化交际艺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教育学








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学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英语口语交际









学科专业导论








中国书法









中国武术









读书活动









普通话实训









汉语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







十、实践教学环节

1.实习实训

包括:(1)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三周。(2)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在“3+7+X”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课程综合实践能力,安排1—2周实践教学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与讨论”、“说课训练”、“英语口语表达——演讲和辩论”、“普通话训练”、“书面表达——写作”、“能力训练——中华才艺训练”等实践教学活动,以对外汉语教学职业资格为导向,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汉语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通过主题讨论、撰写教案、设计教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变成真正能为自己所用的知识。充分利用学校外教和留学生资源,安排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习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3)毕业实习:4—8周,安排在第7学期前半段。

2.论文(设计)

包括:(1)学年论文:安排在第三学年假期进行。(2)毕业论文:6周,启动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论文写作安排在第八学期。

3.课外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包括:(1)校园实践:校园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读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学术论文、学术讲座、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等。其中读书活动主要是推荐阅读本专业经典书籍,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周(含中华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演讲与辩论赛,中华诗词朗诵大赛,大学生学术节,安排学生与外教、留学生交流,等等,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术论文包括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课题实践等撰写的各种学术论文。科研训练活动包括各级课题申报或参与申报,主持研究或参与研究;主持或参与各种专业学术讲座等。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包括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师资格证等证。(2)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本专业学生与本校留学生“结对子”活动,锻炼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与本市外国语学校联谊,组织学生到这类学校实习实训,培养提高学生双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学能力。通过校企联合,让学生在课余了解并深入外企,锻炼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技能。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学生国际化发展的能力。

十一、其他说明

1.通识选修课7个模块至少选修5个;模块四与模块五,二选一,不低于2学分;其余模块为必选。其中,模块一:国际经贸形式与政策、绿色贸易与国际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3门必选1门;模块三选修学分≥4,英语类2,语文类≥2(财经写作或应用文写作二选一)。

2.专业必修课:普通话实训要求普通话通过二级甲等。

3.专业选修课:中外商务礼仪、中国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为必选;才艺课程至少4学分,其中二阶段的才艺课为必选课程(视情况开设)。才艺课程包括中国书法、中国武术、剪纸、太极拳、茶文化与茶艺、中国民族舞、中国传统戏剧表演、中国民歌、中国画画法、歌唱知识与欣赏等。

4.学生所有选修课须修满《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最低学分。

5.个性化培养方向,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培养方向。